上个月末,几十个被封号的中国卖家集体起诉亚马逊,希望“追回被亚马逊以非法方式扣留的资金”。10月18日,根据证券日报消息,亚马逊已经表达了和解意向,但案件仍在等待亚马逊应诉。
据了解,所谓“和解意向”,是指亚马逊愿意针对冻结的资金协商一个处理办法,是否直接返还冻结的资金,目前还尚未得知。
01集体诉讼开先河,赎回冻结资金压力大
此次亚马逊大规模封号,冻结账号资金的主要原因是卖家涉及“使用评论功能不当”“向消费者索取虚假评论”“通过礼品卡操纵评论”等违规行为。
亚马逊于2016年制定了禁止“奖励好评”的严格政策,其中明确指出卖家提供亚马逊好评或物质奖励,以换取对商品包装或装运箱的评论属于违规操作。
事件发酵后,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执行总裁戴竫斐曾表示,如果卖家能够证明亚马逊的判断有误,或者是他们的违规行为只是暂时的或者是无意的过失,那么便会恢复他们的账号。如果卖家不涉及其他犯罪违法违规的行为,那么只要通过身份的验证便能够将资金取回。
然而,此次诉讼中,可以发现卖家并未否认刷单、操控评论的事实。
违反平台规则属实,亚马逊有权执行相应的处理。
据悉,案件代理方特讯知识产权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此次集体诉讼的目的在于拿回冻结的资金,并不涉及赔偿事宜。而这个案件属于首创先河,没有可以借鉴的案例,需要一步步摸索,这是最大的难点。
02封号风波引重视,官方两度发声
在9月17日,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执行总裁戴竫斐表示,“在过去的六个月,封号风波涉及600个中国跨境品牌,约3000个卖家账号。”
而据深圳跨境电子商务协会8月发布的统计,事件发生后的两个多月内,已造成预估超千亿元的金额损失。
历史性大规模的封号,千亿元的资金损耗,不仅引发整个跨境圈的哗然,还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
7月22日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就提到,企业出海会遭遇一些风险与挑战,一些卖家的行为被认违反了亚马逊平台的《卖家行为准则》等格式条款,导致经营受限。总的来说,这是外贸新业态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阶段性的“水土不服”,是“成长的烦恼”。
9月30日,商务部发言人束珏婷指出,商务部持续关注个别国外电商平台对中国部分平台企业所采取的举措,已经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和指导企业有效应对。指导深圳等地出台支持举措,进行法律援助;推动国外电商平台,为中国企业提供后续服务;开展跨境电商专题培训,帮助企业更好熟悉平台规则。
国内相关部门的重视,以及委托律师方大量的争取,也许是此次亚马逊松口表达和解意向的主要因素。
但未来封号诉讼的走向如何,卖家是否能拿回冻结的资金,还待官方给出解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