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拜登政府宣布计划收紧“小额豁免”政策,特别是针对来自中国的低货值商品。具体调整内容包括取消敏感产品的免税资格,涉及70%的从中国进口的服装及纺织品,并取消可能适用301、232或201条款加征关税产品的免税资格。
美国的“小额豁免”政策允许对零售价值低于800美元的货物入境时免征进口关税,并免受其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严格检查。这一政策调整将如何影响中国跨境电商格局?美国方面数据称,过去十年间,依据该政策进口的货物价值翻番,2023年达234亿美元;
享受这一待遇的包裹数量由每年1.4亿件增至超10亿件。其中,来自中国的货物价值约46亿美元,中国快时尚企业希音(Shein)与跨境零售电商Temu共同占据了这一市场的三分之一份额。因此,对于中国跨境电商业界领军企业而言,新形势无疑预示着“深刻变革”的到来。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一些市场分析指出,“若政策风向调整,那些长期依赖‘小额豁免’政策的商家,将面临成本结构的直接冲击”,“相关中国电商平台的商品价格涨幅或可达20%甚至更高”。但也有分析认为,“中国电商的商品定价本就低廉,即便加征关税让它们的价格优势减弱,但这些平台仍将维持其市场生态位”。
这就涉及到中国电商背后的一大核心问题:中国跨境电商的崛起是否应完全归功于“小额豁免”政策?诚然,该政策为中国跨境电商在美发展提供了助力,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中国跨境电商所展现出的独特商业模式创新和卓越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Shein构建了一套高效运转的供应链体系,其在广州番禺建立的供应链中心与众多供应商保持深度合作,从而使产品更新换代迅速,精准对接年轻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而Temu则巧妙融合了“社交+电商”的理念,利用社交媒体的力量进行用户自我传播,并依托母公司现成的强大供应链资源,实现了库存有效管理与物流快速响应。
此外,消费者购物习惯变革极大地推动了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而Shein与Temu凭借强大的“内功”抓住了这一市场机遇,这才是它们所代表的中国跨境电商能够快速崛起的核心原因。
至于美方所谓的“小额豁免”收紧旨在维护贸易公平与税收秩序,事实上,这一政策可追溯至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21节,亚马逊、沃尔玛等美国本土零售商也从中获得诸多便利。
放眼全球,该政策在多个国家都十分普遍,只是豁免门槛各异,如澳大利亚为1000美元,加拿大则为20美元,欧洲平均约190美元。由此可以推测,美国收紧“小额豁免”政策背后还存在其他考量。
一方面,该政策调整是对中国电商平台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作出回应,即希望通过调整关税政策减少对中国商品的依赖,并试图遏制中国企业的发展势头。另一方面,这一决定也反映了美国对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战略盘算,即希望通过政策手段促进本土制造和采购,减少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
此外,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压力也影响着政策变动。早在2022年,美国一些议员就开始紧盯通过“小额豁免”进入美国的中国产品,后续这也屡次被反华议员作为拉拢受中国商品热销影响的部分行业、利益团体以及担心低价商品冲击美国本土制造业和就业机会的工会组织的抓手。
中国跨境电商应如何应对政策变动的不确定性呢?当前,Shein与Temu均未直接回应是否会提价,Shein还参与了美国海关的试点项目以提升数据透明度。未来,在企业自身层面,Shein和Temu还可与美国政府进行沟通,表达自身关切,同时争取联合美国国内消费者协会、物流快递公司及依赖于全球供应链的跨国企业,共同游说美国政府保持或控制政策调整程度。
此外,中国跨境电商还可进一步优化自身供应链,如考虑在美设立仓库和物流中心;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品牌形象以及客户服务,提高产品市场价值等。
而在国家层面,可以对跨境电商给予一定支持,如通过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减轻企业因关税调整带来的成本压力;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完善国际贸易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向企业提供国际市场变化信息等。
推荐阅读: